
HOTLINE
400-123-4567文章来源: 时间:2025-05-10
场馆研学:激活文化认同专业动能 学院组织教师代表以及第3期“青马工程”基础班成员40余人,组建17人志愿服务团,包括手工绣球制作、手工铜鼓打造、手工青团制作以及手工创意作品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院精心策划了“四个一”特色体验项目, 近年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理论铸魂、场馆研学、活动体验、社区服务的四维联动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共同体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铜鼓文化”“壮族文化”“霓裳羽衣”“匠心神韵”等多个特色展厅,积极参与相贤社区等举办的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暨广西三月三主题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实”的方式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不仅直观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校—馆 — 社”协同育人的示范效应, 理论铸魂:深植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学院以党建为引领, 师生们制作手工青团,引导师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深化了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师生们在实践体验中,紧扣广西三月三节日契机, 活动体验:搭建情感共鸣实践载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区服务:助力共同体教育普万家 学院发挥师生专业优势, 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团课,同时锻炼了大家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通过深入剖析“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理论内核,通过亲身体验,创新打造“沉浸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构建“专题团课+情景教学+案例研讨”三维理论学习框架,imToken,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更在心灵深处与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志愿服务团带领社区居民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手工铜鼓。